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印发《社会保障基金现场监督规则》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3:35:01  浏览:807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社会保障基金现场监督规则》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印发《社会保障基金现场监督规则》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为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督制度,规范现场监督检查行为,提高监督工作
质量,根据有关规定,我部制定了《社会保障基金现场监督规则》,现印发
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三年三月五日


社会保障基金现场监督规则

第一条 为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督制度,规范监督检查行为,提高现场
监督检查质量,根据有关法规政策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所称现场监督,是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基金监督机构对被
监督单位管理社会保障基金情况的实地检查。

被监督单位包括社会保险费征缴机构、社会保险待遇支付机构、社会保
障基金管理和运营机构。

第三条 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基金监督机构,依据本规则对下列
各项社会保障基金收支、划转及管理运营情况实施现场监督。

(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
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和农村养老保险基金;

(二)企业年金基金、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

劳动保障部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划转及管理运营情况实施现场监督。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部署及与有关部门联合进行的社会保障基金专项监督
检查,按照专项监督检查规定执行,不适用本规则。

第四条 社会保障基金现场监督应当遵循依法监督、实事求是、客观公
正的原则。

第五条 社会保障基金现场监督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熟悉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掌握财政、金融和审计等专业知识;

(三)具有相应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基金监督机构根据现场监督任务,组成检查
组并指定检查组长。检查组长有权对检查组成员工作进行监督,对检查质量
及结果负责。检查组成员应由两名以上监督人员组成。成员可由基金监督机
构工作人员组成,也可由基金监督机构委托的有关单位或中介机构工作人员
组成。

检查遇到重大问题应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基金监督机构请示报告。检查
组接受基金监督机构领导,不受其他单位和个人干涉。

第七条 实施现场监督前,检查组应收集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
政策规定及其他资料,主要包括:

(一)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
定;

(二)个人或单位举报、上级机关交办、有关部门移送的材料;

(三)被监督单位有关情况和材料;

(四)与检查有关的其他资料。

第八条 现场监督前,检查组应拟定现场监督实施方案。现场监督实施
方案经基金监督机构批准后,由检查组负责组织实施。现场监督实施方案主
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被监督单位名称和基本情况;

(二)检查目的;

(三)检查范围、内容和重点;

(四)预定检查起止日期;

(五)监督人员及其分工;

(六)编制日期。

第九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基金监督机构一般应于现场监督3个工作日前,
向被监督单位下达现场监督通知书。现场监督通知书应统一编制文号,加盖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公章。现场监督通知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被监督单位名称;

(二)检查依据、范围、内容和方式;

(三)检查起始时间;

(四)要求被监督单位配合事项;

(五)监督人员名单;

(六)签发日期及公章。

基金监督机构认为提前向被监督单位下达现场监督通知书,可能会影响
检查结果时,可以选择适当时间或方式下达现场监督通知书。

第十条 检查组按现场监督通知书规定时间进驻被监督单位,出示有效
证件。检查组应向被监督单位说明检查依据、目的、内容、范围、时间等,
要求被监督单位介绍有关情况,提供有关文件、资料和其他事项。被监督单
位应主动配合,全面提供与检查事项相关的资料,真实反映有关问题,并根
据监督人员要求,就其真实性、完整性做出书面承诺。

第十一条 现场监督过程中,发现现场监督实施方案与实际情况不相适
应或客观情况发生变化等,检查组报基金监督机构同意后,可调整现场监督
实施方案。

第十二条 现场监督人员应运用监盘、观察、询问、记录、计算、复核、
复制、分析等方法,审查被监督单位的银行开户、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
计报表、业务台帐、统计报表,查阅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合同,
检查现金、存款、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证据。

第十三条 监督人员应记录检查发现的重要事项,编制现场监督工作底稿。
现场监督工作底稿应一事一稿,并附有关检查证据。现场监督工作底稿经检
查组审定后,送被监督单位相关人员签署意见。现场监督工作底稿主要包括
下列内容:

(一)现场监督工作底稿编号;

(二)被监督单位名称;

(三)重要事项发生日期、文件号、凭证号、原会计分录和金额等内容
摘录;

(四)附件主要内容及数量;

(五)被监督单位相关人员意见及签名;

(六)编制人员签名及日期;

(七)复核人员签名及日期。

第十四条 检查证据是现场监督工作底稿反映重要事项的依据,主要包
括财务帐表、文件资料复印件及谈话记录等。检查证据应由有关单位人员签
名或盖章。有关人员和单位拒绝签名或盖章的检查证据,应注明原因和日期。
拒绝签名或盖章不影响客观事实的证据仍然有效。监督人员应对被监督单位
或有关人员有异议的检查证据进行核实。

第十五条 现场监督结束时,检查组应向被监督单位通报情况,听取被
监督单位意见和建议。

第十六条 检查组应根据现场监督工作底稿及有关法规、政策和资料,
综合分析检查情况,及时提出现场监督报告,一般在离开现场后7个工作日
内完成。现场监督报告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工作情况;

(二)检查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

(三)被监督单位基本情况;

(四)被监督单位存在问题、评价、结论和依据;

(五)意见和建议;

(六)检查组长签名和日期。

第十七条 现场监督报告应送被监督单位征求意见。被监督单位应在接
到报告10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逾期未提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监督人员应
予注明。被监督单位对报告有异议,检查组应进一步研究核实,并据实修改
现场监督报告。

第十八条 检查组应在接到被监督单位书面意见后7日内,向劳动保障行
政部门基金监督机构提交现场监督报告,并附被监督单位意见。遇有特殊情
况,经基金监督机构同意,提交现场监督报告的时间可适当延长。

第十九条 基金监督机构对检查组提交的报告应予以审核。审核主要包
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的有关事项是否清楚;

(二)检查证据是否充分、合法、具有说服力;

(三)检查程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现场监督报告,基金监督机构应责成检查组长
说明情况或核实,也可另行调查取证核实。

第二十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基金监督机构根据现场监督报告,分别作
如下处理。

不需要行政处理的,下达监督意见书。监督意见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主送单位;

(二)检查情况;

(三)评价和整改意见;

(四)发文机关和日期。

需要行政处理的,下达处理意见书。处理意见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主送单位及抄送单位;

(二)被监督单位违纪违规事实及处理意见;

(三)处理意见执行期限和要求;

(四)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处理意见;

(五)发文机关和日期。

需要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处理的重大问题,应及时报告。报告主要包括
下列内容:

(一)主送单位;

(二)检查情况;

(三)被监督单位违纪违规事实;

(四)处理建议;

(五)发文机关和日期。

第二十一条 被监督单位接到处理意见书后应按要求进行整改,并将处
理和整改结果报基金监督机构。基金监督机构应检查处理意见的执行情况。

第二十二条 现场监督结束后,检查组应做好检查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并及时移交基金监督机构。基金监督机构要做好后续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
妥善保管归档材料。归档主要包括下列资料:

(一)现场监督实施方案;

(二)现场监督通知书;

(三)现场监督工作底稿;

(四)现场监督报告;

(五)被监督单位对现场监督报告的书面意见;

(六)监督意见书、处理意见书及建议处理报告;

(七)被监督单位整改及处理结果报告;

(八)其他应归档资料。

附件:1.现场监督实施方案(样式)

2.现场监督通知书(样式)

3.现场监督工作底稿(样式)

4.现场监督谈话记录(样式)


附件1 现场监督实施方案(样式) 1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编制依据及| |
| 项目名称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被 | 单位名称: |
| 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督 | |
| 单 | 单位主管部门: |
| 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情 | | |
| 况 | 单位地址: |邮编: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单位负责人: |职务: |电话: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财务负责人: |职务: |电话: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基本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检 | | |
| 查 |检查目的 | |
| 情 | | |
| 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检查范围、 | |
| |内容和重点 |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检查工作起止 | |
| |日期和安排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场监督实施方案(样式)2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检查组组长: |职务: |电话: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检 | | |
| | | |
| 查 | | |
| | | |
| 组 | | |
| | 检查组成 | |
| 情 | 员及分工 | |
| | | |
| 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 |联系人: |电话: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其 | |
| 他 | |
| 有 | |
| 关 | |
| 内 | |
| 容 | |
| | |
| | |
| | |
| | |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人: 编制人:
批准日期: 编制日期:


附件2 劳动保障部(厅、局)
现场监督通知书(样式)

劳社现监[20 ] 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派出检查组,自 年

月 日起,对你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检查。请予配合,并提供有关资料和必要的工作条

件(配合检查工作的具体要求见附件)。


检查组组长:

检查组成员: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公章

年 月 日

附件3 现场监督工作底稿

第 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被监督单位名称: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重要事项内容摘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附件主要内容及张数: |
| |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被监督单位相关人员意见: |
| |
| |
| |
| 被监督单位相关人员签名: 年 月 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人员签名: 年 月 日 复核人员签名: 年 月 日

注:1.被监督单位相关人员签署意见时,应认定检查工作底稿摘录的事项是否真实,
如属实,签“情况属实”;如不实,签“情况不实”,并附书面说明;
2.工作底稿应一事一稿,纸张不够可续页。

附件4
现场监督谈话记录
第 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话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话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 话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 录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话对象___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出生年月_______________民族__________

政治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程度_______________职务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话对象签字 第1页 共 页

注:纸张不够可续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医药部门自有货运汽车管理办法试行

国家医药管理局


医药部门自有货运汽车管理办法试行


1984年3月1日,国家医药管理局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发展医药事业,充分发挥自有货运汽车的运载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为提高运输效能,医药货运汽车必须组织起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根据医药的特点、车辆情况,分别建立车队(班、组)。
第三条 医药自有汽车,必须为医药生产服务,为医药流通服务。
第四条 车队(班、组)要全面贯彻“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定期保养、计划修理”的原则,努力提高车辆完好率、出车率,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地完成运输任务。
第五条 加强车队领导。车队(班、组)在局、公司、站、厂的领导下,配备德才兼备、年富力强有专业知识的干部组成领导班子。培养一支技术精、作风好、纪律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工队伍。

第二章 科学管理
第六条 汽车队(班、组)要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实行车队核算,单车核算或单车考核,按月检查公布各项生产指标、消耗定额、费用支出等执行情况。
第七条 要加强车队的经济管理、核定配件、燃料等合理库存,建立油料、配件、轮胎等的进出库手续和交接、保管使用制度,做到帐帐、帐货相符,节约开支,增加积累。
第八条 加强经济技术定额管理,制定先进合理的生产指标和消耗定额,即:货运量、周转量(吨公里)、完好车率、出车率、里程利用率、燃料消耗、车胎消耗、修理费用、营业收入、费用率、利润等。
第九条 加强车辆技术检查,车队、班组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技术检查人员,负责对车辆技术状况的检查。
第十条 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交通主管部门有关安全生产规定,把安全生产列入议事日程,对驾修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操作规程,开展群众性的安全行车竞赛活动。
第十一条 车队要有安全组织,要有专职或者兼职安全员,依靠群众,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分析安全生产情况,发现事故苗子或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根据季节气候和道路条件变化,及时提出安全生产注意事项和相应措施。
第十二条 装载的商品、物资、要捆绑牢固,轻装轻卸,重不压轻,一般商品、物资,与毒害品不混装,苫盖严密,不超高,不超宽,不超重,做好交接,防止差错、丢失、损坏、变质,保证在运输过程中的商品、物资安全和人身安全。
第十三条 发生事故,要认真追查,严肃处理。要做到三不放过:即原因不清不放过,未受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情节严重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以经济制裁纪律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章 合理使用
第十四条 汽车队(班、组)要按照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运输计划(任务),实行计划运输,组织双程运输和协作运输,挖掘车辆潜力,提高使用效能。
第十五条 汽车队(班、组)实行定车、定人,驾驶员一般三车四人为宜,并根据实际情况配备适当的修理人员。
第十六条 参加营运的车辆。要符合交通部门及国家有关规定:(一)装备齐全;(二)发动机运转良好;(三)底盘总成联接牢固,性能良好;(四)转向良好,制动有效可靠;(五)货车箱和驾驶室技术状况良好;(六)电气设备齐全、工作效能良好;(七)燃料消耗不超过国家标准等。
第十七条 车辆行驶在等外道路和通过险桥、险渡时,必须采取有效技术措施,确保行车安全,减少机件损坏和行车消耗,新车或大修车要有走合期。
第十八条 燃料消耗,要有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执行考核制度,总结推广节油经验。柴油车要严格执行柴油过滤,以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
第十九条 轮胎使用要专人管理,定车使用,建立档案,定期盘存,妥善保管,合理搭配和翻面翻位,不应将外形大小悬殊或花纹悬殊的轮胎混同装在同一轴位上。按轮胎规定标准充气。翻新轮胎一般应装在后轮上。夏季行车,如轮胎过热,气压增高,应停驶散热,严禁采用放气降压。
第二十条 驾驶员要服从调度,坚持岗位练兵,对技术精益求精,树立安全礼让行车的优良作风,正确执行技术操作,爱护车辆。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
第二十一条 车辆调度人员,要摸清货源、线路、车况、驾驶员、装卸力量等有关基本情况,做到大公无私,合理调度,室内调度和现场调度相结合,月有计划,旬有检查,日有进度,不断提高车辆利用率。

第四章 定期保养
第二十二条 汽车技术保养基本上分为一级保养(以清洗润滑,紧固为中心);二级保养(以检查、调整为中心);三级保养(以总成解体、清洗、检查、调整、消除隐患为中心)。
第二十三条 各级保养周期要根据汽车的结构、性能和运行条件等因素,自行制定。做好三检(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的检查)及时排除故障,车辆不得带病行驶,以免扩大机件损伤,影响行车安全。
第二十四条 为保证车辆在冬夏季顺利运行,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冬季采取预热、保温、防冻、防滑等措施。夏季采取防暑、降温、防爆(轮胎)等措施。进入冬、夏季之前,应结合二、三级保养,进行一次季节性保养,换用冬、夏润滑油,并调整油、电路及电器等。
第二十五条 汽车队(班、组)要严格遵照交通部门对于车辆保养技术规范进行保养。日本汽车的保养工作,要根据柴油车和国产配件特点,参照交通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汽车保养计划是组织车辆按时进行保养的依据,应将各级保养计划纳入运行作业计划,以保证按期进行车辆的各级保养。

第五章 计划修理
第二十七条 实行计划修理,要根据汽车各总成的磨损情况和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通过技术鉴定,及时安排大修,保证汽车正常运行。
第二十八条 汽车队(班、组)对所有车辆要根据不同车况制定出大修间隔里程,在行驶到接近大修里程时,应及时进行鉴定,根据鉴定情况,需送修的即送修,不需送修的再确定其行驶里程,俟驶满后再作鉴定。
需要提前送修的汽车,除按上述规定进行技术鉴定外,应会同车队查明提前损坏原因,提出解决办法,驶满大修间隔里程而磨损不大、技术状况良好的汽车,也应进行技术鉴定。总结推广其先进经验。
第二十九条 汽车修理,要参照交通部颁布的“汽车修理技术标准”执行,进口汽车修理要针对本身的特点,不宜大拆大卸,参照进口车修理手册和国产配件的特性进行修配。
第三十条 机修人员要对技术精益求精,提高修车技术,减少返工率缩短修车时间,降低修理成本,提高车辆完好率。

第六章 政治工作
第三十一条 各车队(班、组)要坚持疏导的方针做好政治工作。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进行党的优良作风的教育,提高觉悟,自觉遵守国家法令,树立为建设社会主义管好车、开好车、养好车的思想。
第三十二条 要定期评选安全行车好、完成任务好、经营管理好、保养好、节约油料好、服务质量好的驾、修人员,并总结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
第三十三条 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实行固定工资加奖励的制度,推行超定额奖励、节约奖励,对先进驾驶员、修理员、管理人员给予奖励,违章造成损失要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应有的惩罚,要有奖有惩,奖惩分明。
第三十四条 有条件的汽车队(班、组)可根据1979年11月1日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国家物资总局“关于国营工业、交通企业试行特定燃料、原材料节约奖励办法的通知”的精神,制订节油奖励,报经有关领导部门批准试行。
第三十五条 执行奖励制度度时,必须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正确认识生产与安全、数量与质量、国家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第三十六条 领导要熟悉车队(班、组)情况,深入群众,及时解决政治和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关心群众生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各地在试行中要因地制宜。各汽车队(班、组)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试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沪府办发〔2008〕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上海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三月三日  

上海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引导和激励各行各业的组织加强质量管理,改进和提高全市产品与服务质量水平,追求和实现卓越的经营绩效,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和组织,加快建设上海“四个中心”,实现“四个率先”和全面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发布的《质量振兴纲要》和《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等,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上海市市长质量奖(以下简称“市长质量奖”)是市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荣誉奖。市长质量奖设“组织”和“个人”两类奖项。
  第三条市长质量奖的评定坚持科学、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推进各类组织实施卓越绩效管理,鼓励各方面人士为本市质量工作做出杰出贡献,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和城市国际竞争力,促进上海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和健康发展。
  第四条市长质量奖每年度根据全市质量工作情况进行评定。在组织或个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经相关部门或组织推荐,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进行评定。
  获市长质量奖的组织和个人原则上每年各不超过两个。
  第五条市长质量奖的评定不向组织或个人收取任何费用,奖励和工作经费列入当年度市财政预算。
  第二章评定对象
  第六条市长质量奖主要授予实施质量管理并取得卓越经营绩效的各类组织和为质量振兴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
  本办法所称的组织,是指本市企业、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本办法所称的个人,是指本市从事质量工作的自然人,包括组织的员工及从事质量教学、科研、管理等人员。

  第三章组织与领导
  第七条在市政府的领导下,由市质量技监局负责市长质量奖的评审组织工作,其主要职责为:负责制定市长质量奖评审工作原则;制订《上海市市长质量奖评价标准》、《上海市市长质量奖评定程序细则》和《上海市市长质量奖评审人员管理实施细则》等;培训、评聘市长质量奖评审人员;委派评审观察员;组织相关部门审定并提出获奖组织、个人推荐名单。
  第八条市长质量奖评审人员应具备以下资格条件:
  (一)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熟悉国家有关质量、经济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具有5年以上的质量管理、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有丰富的质量管理实践经验;
  (三)接受过质量管理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掌握质量管理新知识和方法,掌握经营管理的有关知识;
  (四)掌握《上海市市长质量奖评价标准》的评审方法和技巧,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快速的反应能力,具有全面的综合分析、独立判断和沟通能力;
  (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认真履行评审人员职责,严格遵守评审纪律,公正严明。
  第九条由市质量技监局组织开展市长质量奖评审人员培训。经考核,对符合第八条规定条件的评审人员,颁发证书。
  第十条本市各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市、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本行业、本地区创市长质量奖组织或个人的培育、推荐,以及获市长质量奖组织或个人的宣传工作。
  第四章申报条件
  第十一条组织申报市长质量奖,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本市注册登记并正常运行5年以上;
  (二)建立了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或其他相关行业的管理体系,形成了自我完善的质量改进机制;
  (三)具有卓越的经营绩效,近3年来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和质量水平处于国内或同行业领先地位;
  (四)具有良好的诚信记录和社会声誉;
  (五)近3年内无重大的质量、安全、设备、伤亡、火灾、爆炸、环境污染、公共卫生等事故,无因组织责任导致的重大用户(顾客)投诉,没有发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十二条个人申报市长质量奖,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从事质量工作10年以上;
  (二)质量意识和创新能力强,社会知名度高;
  (三)具有卓有成效的质量管理理论研究成果或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提高质量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恪守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
  (五)个人所属的组织近3年内无重大的质量、安全、设备、伤亡、火灾、爆炸、环境污染、公共卫生等事故。
  第五章评价标准
  第十三条市长质量奖评价标准,采用《上海市市长质量奖评价标准》。
  第十四条市长质量奖评价标准根据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可适时进行修订。
  第六章评定办法
  第十五条市长质量奖的评定办法主要包括:
  (一)申报。凡符合市长质量奖申报条件的组织和个人,根据自愿的原则,填写《上海市市长质量奖申报表》,按照《上海市市长质量奖评价标准》和填报要求,对本组织或个人的质量工作业绩进行自我评价和说明。
  《上海市市长质量奖申报表》及必要的证实性材料,经市有关主管部门、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或行业主管部门之一签署推荐意见后,报送市质量技监局。
  (二)资格审查。市质量技监局对申报组织或个人的基本条件、推荐意见和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对通过资格审查的,正式受理其申报。
  (三)资料评审。市质量技监局组织评审人员对资格审查合格的组织或个人进行资料评审,并根据资料评审结果,确定进行现场评审的组织或个人名单。
  对未进入现场评审的组织或个人,由市质量技监局反馈评审结果。
  (四)现场评审。市质量技监局按照确定的现场评审名单成立评审组进行现场评审,并由评审组提出现场评审报告。
  (五)综合评价。市质量技监局对评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后,提出获奖组织、个人候选名单。
  (六)审定公示。市质量技监局组织相关部门、专家组成市长质量奖审定组,听取评审工作报告,审定获奖组织、个人候选名单并通过新闻媒体等向社会公示。市质量技监局综合公示意见,提出获奖组织、个人推荐名单,上报市政府批准。
  (七)批准公告。经市政府批准的获奖组织、个人名单,通过新闻媒体等向社会公告。
  第七章表彰及奖励
  第十六条市政府对获市长质量奖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每个获奖组织和个人颁发奖牌、证书和奖金。
  第八章管理和监督
  第十七条获奖组织和个人应履行向社会公开和推广先进经验和方法的义务。市质量技监局应会同市有关主管部门、各行业协会,通过新闻媒体等,宣传、推广获奖组织和个人的先进经验、成果和方法。
  第十八条获奖组织和个人在宣传活动中提及市长质量奖荣誉的,必须注明获奖年度。
  第十九条组织或个人所提供的申报材料应当真实,严禁弄虚作假。对采取不正当方法获取市长质量奖荣誉的,由市质量技监局报请市政府批准后,取消其荣誉资格,收回奖牌、证书和奖金,并予以通报批评,3年内不再受理其申请。
  第二十条参与市长质量奖审定工作的有关机构和人员应保守申报组织和个人的商业和技术秘密,严格遵守市长质量奖的管理办法、评定程序细则和评审人员管理细则,做到公正廉洁。对违反规定的机构和人员,将取消其评审资格,并依法追究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