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浅析物权变动中的善意、恶意/刘成江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0:14:04  浏览:942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浅析物权变动中的善意、恶意

刘成江


一、民法学中善、恶意的概念界定、判断标准及其在物权变动中的适用处境
  善意、恶意是行为人对他所实施的行为及其后果的一种心理状态,是民商法上的重要范畴。善、恶意的区分,是适用法律的逻辑结构中认定法律事实这一小前提中的内容,关系到以法律评价系争事实对于拟适用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是否有作用。尽管善、恶意的法律适用起源于罗马法,但至今,关于“善意”与“恶意”的概念界定仍然是众说纷纭。近现代民事立法大多在以下二种意义上使用“善意” 一词:一是指行为人动机纯正,没有损人利已的不法或不当目的的主观态度;二是指行为人在为某种民事行为时不知存在某种足以影响该行为法律效力的因素的一种心理状态。再者,民法学对善意的判断有“积极观念说”与“消极观念说”两派观点,前者要求行为人在为某民事行为时“相信”其行为有法律依据或其行为相对人权利合法,依该说,善意无法与“怀疑”并存;后者仅要求行为人“不知”、“无法知道”或“不应知道”其行为无法律依据或其行为相对人缺乏合法权利, “有怀疑”的情形并不被排除在外。善意的反面则是恶意。在民法上,关于行为人“明知”其行为缺乏法律依据或其行为相对人缺乏合法权利作为恶意无可非议,但对于“应当知道而不知”的情形则莫衷一是。有的学者主张“无怀疑,且尽到相当注意而仍深信不疑方为善意”,即“应当知道而不知”为恶意。各国有关善、恶意的具体认定,也存在差异。如德国民法规定受让人明知或因重大过失而不知的情形,不为善意。日本民法则规定受让人须为善意且无过失时,方可适用善意取得,要求比德国民法要严格一些。
  笔者认为,只要行为人“不知”、“无法知道”或“不应知道”其行为缺乏法律依据或其行为相对人缺乏合法权利,即推定为善意;若能证明行为人“明知”,则判定为恶意;对于“应当知道而不知”(即过失)的情形,可作具体分析:若行为人因欠缺一般人起码的注意,为重大过失,依“重大过失等于恶意”规则,推定为恶意;若因“欠缺有一般知识、经验的人诚实处理事务时所需的注意,为一般过失;而若缺乏极谨慎、勤勉和精细的注意,为轻微过失”;这两种情形可不认定为恶意。由此可知,善意的概念可界定为“行为人不知,无法知道、不应知道或因轻微、一般过失而不知其法律行为缺乏权利基础的主观状态;恶意的概念可界定为”行为人明知或因重大过失而不知其法律行为缺乏法律依据的主观状态“。
  在物权法中,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中的善、恶意在以下处境适用:原属A财产现被B占有(或为登记名义人),在B 无处分权的情况,第三人C与B交易并试图获得该财产所有权。在此处境,若第三人C不知道,无法知道、不应知道或因轻微、一般过失而不知道(以下简称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B无处分权时,法律认定C 为善意;相反,当C知道或因重大过失而不知道B无处分权时,则法律认定C为恶意。用法律关系模型表示即:A(事实所有权人)—B(法律所有权人)—C(第三人即交易相对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所有权人A与C 进行交易,则因A作为所有权人有当然的处分权,此情形下,法律无有评判C的善、恶意的需要。用关系模型表示即:A或B(即在事实所有权人A与法律所有权人 B重合的情形)(这一点特别重要,人们往往忽视其重合的情形或视重合的情形为上述:A(事实所有权人)—B(法律所有权人)—C(第三人即相对人)的情形。这是造成对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中善、恶意认知混乱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重点。)—C(交易相对人)。所以,对物权变动中善、恶意的探讨,是在A—B—C这一法律关系模型中进行的。在此关系模型中,A并不参与交易关系,交易关系当事人为B与C ,对C的主观状态究为善意或恶意的法律认定及进一步的责任追究,仅作为平衡原权利人A的静态物权保护与第三人C的交易安全保障的码键。
  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中善、恶意的适用处境有二:一是属A物权客体被B自主、和平、公然占有且达一定期间,在B明知或因重大过失而不知自己无权占有的情况下,法律可否允许B依时效取得制度取得该物权客体;二是添附制度所导致的动产所有权变动的情形。若添附人明知或因重大过失而不知添附材料非属自己所有时,能否阻却其获得添附物的所有权,以及恶意在失权者债权法救济中意味着什么。
  二、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中的善、恶意
  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中善、恶意的认定,因立法模式不同而有不同。大陆法系各国立法,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立法模式主要有三种:即物权变动的意思主义、债权形式主义和物权形式主义。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的弊端已成共识。目前学术界争论最大且定论难成的是,我国物权立法究采债权形式主义还是物权形式主义。反对物权形式主义者的“最锐利武器”就是:“如果买受人已将标的物转卖,第三人即使属于恶意也能取得所有权。出卖人不能对该第三人行使任何权利,他只能向买受人请求返还转卖所得价金。”
  由上文可知:探讨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中的善意与恶意,非在A—C法律关系模型中进行。只有在A—B—C法律关系模式中,因出现了人与物法律关系上的事实所有权人与法律所有权人的分离,才使得C的主观可责难性与否的法律考察成为可能和必要。若C知道或因重大过失不知道B无处分权而受让本属A财产,则C主观上构成恶意;相反,C不知或不应当知道,即属善意。我本人的研究认为:这些情况仅属于问题的“一般性状态”。这种一般性状态应包括“占有委托物和占有脱离物”两种情形。(公示公信原则的适用是对实际无权处分者依公示方式的有权推定,而所谓“无权者的有权推定”,就已经包涵了事实所有权人与法律所有权人的分离;善意取得的概念中的“买受人出于善意受让出卖人无权处分的他人动产”,也已经表明了事实所有权人与法律所有权人的分离。占有脱离物的情况下也是如此。)这也是公示公信原则得以适用的情形,对此等问题的考察,容后进行。
  现在,我们将重点放在对问题的“非一般性状态”的探讨上。所谓非一般性状态,笔者认为是在“占有交易物”下的状态。其适用处境如下:A将己所有的或者有权处分的财产依买卖行为移转予B, B受让该财产后又转让予C.此处境下,设C知道或者因重大过失不知道AB间的财产转让合同或不成立、或无效、或可撤销时,C在主观上是否构成恶意。因各国立法所采物权变动的立法主义不同,对C是否在主观上构成恶意的法律认定也就有相当的不一致。债权形式主义认为:在C明知或者因重大过失而不知AB间的物权变动的买卖合同或不成立、或无效、或可撤销时,已构成了恶意,不予法律保护。从逻辑推理来看,上述结论是正确的——恶意当然是不予法律保护;但是,从事实判断来看,C明知或者因重大过失不知AB间物权变动的买卖合同或不成立、或无效、或可撤销时,是否构成恶意?如果其无从构成恶意的话,则谈何“恶意不受保护”!?。
  笔者认为:不论是债权形式主义的立法模式,还是物权形式主义的立法模式,在占有交易物的处境下,C的明知或者因重大过失不知AB间物权变动的买卖合同或不成立、或无效、或可撤销时,都不构恶意。
  在债权形式主义的立法模式下:
  (一)在合同或不成立、或无效的处境。依据我国《合同法》第十三条关于合同成立的规定,第五十八条有关于合同无效的规定,合同不成立或无效时,物权不发生变动,即物权仍然归属于A,而B之占有(或登记)属A财产是基于A的意思的占有,属于“占有委托物”的处境,符合上文A—B—C法律关系模式。因此,C在知道或者因重大过失不知道B无处分权的情况下受让该财产时,因其主观状态的恶意而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反之,则有公示公信原则和所谓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这种处境实际上是上述“一般性状态”。
  (二)在合同可撤销的情况。依据我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因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和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或者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合同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是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是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合同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从我国合同法的这三条规定可以看出:对于可撤销的合同,在A行使撤销权之前,该财产不可能既不属于A也不属于B或者既属于A也属于B或者属于A而不属于B.已移转的财产归属于受让人B是清晰而确定的。所以,在A行使撤销权之前,B对该物享有所有权,C受让B有所有权的财产符合上文圈定的第二种法律关系模型,即A—C.在B的占有符合“占有交易物”的处境,第三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移转该物权的原因行为可撤销时,并不构成法律上的恶意,或者说是无所谓C之主观是否善、恶意。
  在物权形式主义的立法模式下:
  物权形式主义立法模式严格区分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认为物权变动的直接原因来源于物权行为,且物权行为具有无因性。这样以来,在一个典型的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如买卖中,合同如果或不成立、或无效、或可撤销时,物权变动不受其影响。所以,在B受让A移转的物权后,即使债权行为即买卖合同或不成立、或无效、或可撤销时,只要物权行为成立或生效,则物权将确定的发生转移。此时,B作为物权人当然享有处分权,C知道或者因重大过失不知道A与B间的买卖合同或不成立、或无效、或可撤销也不构成主观上的恶意,或者说是无所谓C之主观是否善、恶意。与债权形式主义模式下的合同可撤销而未撤销时的情形相同,B具有与A同质的财产法地位,B的占有符合“占有交易物”的情形。
  作为体系性关联,在此有必要涉及对公示公信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的关系问题。
  当然,“基于依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概念项下谈善意取得制度,需要解决一个前提——善意取得之性质属于法律行为吗?我国民法学通说向来认为善意取得为原始取得,但笔者赞同“善意取得的性质是法律行为”的观点。因是之故,笔者将其放在“占有交易物”概念项下的讨论。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本文的第一个结论:在物权变动的物权形式主义理论框架内,对在B“占有交易物”的处境,C之知道或者因重大过失而不知道A与B 间的“债权行为” 或不成立、或无效、或可撤销时,不构成恶意。在债权形式主义,只有在合同可撤销的情况,有B之身在“占有交易物”的处境。此处境下C之知道或者因重大过失而不知道A与B 间的“债权行为” 可撤销时,也不构成恶意。实质上,上述处境下的B都有物权处分权的法律制度安排,已使C之主观上善、恶意与否的法律认知变得毫无意义。也就是说,所谓“不构成恶意”实质上是“无所谓善、恶意”。但是,对此法律制度之安排,债权形式主义在不能认识物权形式主义理论之精致的同时,也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既热衷原权利人失权后的债权法救济,又倾情对“占有交易物”所追求的物权归属状态的维护和信任,并以此使第三人的交易安全获得最大限度的保障——这就是物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原理的奥妙所在。


北安市人民法院 刘成江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阳市困难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资产抵押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南阳市人民政府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阳市困难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资产抵押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宛政[2004]6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中央、省属驻宛企事业单位:
  《南阳市困难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资产抵押管理试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南阳市人民政府  
二○○四年五月二十六日


南阳市困难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资产抵押管理试行办法
  为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的清缴力度,规范对欠缴企业抵押、质押资产的管理,确保我市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就欠费企事业单位的资产抵押及管理制定以下试行办法:
  一、资产抵押、质押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资产抵押、质押的适用范围:南阳市行政区域内参加社会保险的城镇各类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它城镇企业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抵押、质押资产是指参保单位因长期(1年以上)拖欠社会保险费且暂无能力清缴欠费,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抵押、质押物。参保单位为抵押、质押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抵押、质押权人,提供的抵押、质押资产为抵押、质押物。可以用于抵押的资产包括: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它地上定着物;抵押人所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它财产;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机器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其它财产;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财产。质押包括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下列权利可以质押: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依法可以质押的其它财产和权利。
  二、资产抵押、质押的程序
  1.抵押、质押人在办理资产抵押、质押前应先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写出书面申请,并附职工代表大会或企业工会组织关于资产抵押、质押的决议。
  2.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抵押、质押人的抵押、质押申请后,派出专人对申请的资产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并到土地、房管等相关部门了解拟抵押资产状况。
  3.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对抵押、质押人所提供的抵押、质押物的情况进行调查并认定抵押、质押行为可行后,应向抵押、质押人开具《以资产抵押(质押)方式清偿社会保险费评估通知书》,并积极协助抵押、质押人对抵押、质押资产进行评估。抵押、质押人应提供法律认可的权证及相应文件、资料。评估费用按资产评估最低收费标准计收,由抵押、质押人承担。
  4.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据调查和评估情况写出调查报告,连同抵押、质押人填报的《申请以资产抵押(质押)方式清偿社会保险费审批表》报同级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后,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抵押、质押人签订抵押、质押合同,合同副本报送同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5.签订抵押、质押合同时,抵押、质押人应如实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抵押、质押物的现状、性质、质量、权属及是否设有其他项权力情况,抵押物的存放地点、使用期限等情况,以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认为应当提供的情况。
  6.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抵押时,其最高抵押额不得超过地价总额的60%。抵押、质押资产的价值大于所担保欠费额的余额部分,可以再次抵押、质押,但不得超出其余额部分。
  7.以房产作为抵押的,该房产所占有的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的,该土地上的定着物同时抵押。
  三、抵押、质押资产的登记
  1.需要到有关部门办理抵押物登记的,抵押人应当及时全面地提供登记所需的文件、证照等材料,及时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登记手续。
  2.对质押的票据,在质押合同签订时,企业应在提供的票据上背书“质押”字样,由经办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3.办理抵押、质押登记手续时,发生的各种费用均由抵押、质押人承担。
  四、抵押、质押资产的管理
  1.抵押、质押资产的管理,包括抵押、质押人对占有的抵押、质押资产的管理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质押人所交付的资产的管理。
  2.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质押合同、质押登记文件、公证文件、保险单据和质押人所出具的质押物的权证、契据及质押物应指定专人保管,或依法委托有关机构保管,并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3.抵押人转让已办理登记的抵押物时,必须通知抵押权人并告诉受让人转让物已抵押的情况。
  4.抵押合同履行期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定期对抵押人、抵押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抵押人对抵押物保管不当或有减损其价值行为时,有权要求其恢复原状或提供其它抵押资产。
  5.抵押人在合同期间应对抵押物及时交纳各种税、费,并按规定办理年检、保管等手续,否则,造成的损失由抵押人承担。
  6.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质押资产原则上不得自用。确需自用的,应同质押人商定并签订质押物使用协议。
  五、抵押、质押资产的评估、处置和抵押、质押权的核销
  1.抵押、质押合同中社会保险费清偿期限届满而抵押、质押人未能及时还清应缴的社会保险费和滞纳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将抵押、质押物进行评估、折价变卖或拍卖。
  2.抵押、质押资产进行评估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出具评估委托书,由抵押、质押人和抵押、质押权人共同认定的具有资质证书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确定其评估价值。评估费用由抵押、质押人承担。
  3.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土地、房产等抵押、质押物的不同,分别委托市国土资源局、市房产管理局、市产权交易市场进行拍卖或折价变卖。
  4.涉及审计、评估、公证、验资等社会中介机构的收费,可按最低标准减半收取。
  5.拍卖完毕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协助企业做好标的物过户所需资料的移交工作。
  6.抵押物拍卖或折价变卖,所得价款按照下列顺序清偿:实现抵押权的费用,社会保险费、滞纳金。
  7.抵押、质押物灭失、毁损或者被征用的情况下,抵押、质押所担保的社会保险费未到清偿期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对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采取保全措施;抵押、质押物所担保的社会保险费已到清偿期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就该抵押、质押物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优先受偿。
  8.抵押物折价变卖或拍卖后,其价款超过欠费和滞纳金部分归还抵押人,不足部分由抵押人继续偿还;另有协议的按协议执行。
  9.对在质押期间到期的有价证券,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严格监督并会同质押人办理兑现,所得资金偿还质押人所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和应缴的滞纳金。
  10.抵押、质押人在合同期内将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和应缴的滞纳金还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及时向抵押、质押人开具《注销清偿社会保险费抵押(质押)登记通知书》,到原登记处办理注销登记,抵押、质押合同即行终止。抵押、质押资产退还抵押、质押人,并由抵押、质押人做签收记录。
  六、其他问题
  1.市属以上欠费企事业单位的资产抵押、评估及拍卖变现工作由南阳市社会保险资产管理中心负责。
  2.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有关问题由南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市重点项目建设目标考评奖惩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漯河市人民政府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市重点项目建设目标考评奖惩办法的通知



漯政〔2005〕1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直属及驻漯各单位:
  现将《漯河市重点项目建设目标考评奖惩办法》印发给你们,请切实遵照执行。

  漯河市人民政府
  二○○五年三月二十九日


漯河市重点项目建设目标考评奖惩办法

  根据《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的若干规定》(漯政〔2004〕22号)要求,对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实行目标管理,把重点项目纳入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为做好重点项目建设目标考评奖惩工作,特制定漯河市重点项目建设目标考评奖惩办法如下:
  一、考评对象
  与市政府签定漯河市重点项目建设目标责任书的责任单位;各重点项目建设单位;市政府有关管理服务职能部门。
  二、考评办法
  (一)对责任单位的考评。每季度对重点项目建设目标责任单位进行一次督查,年终考核对单个项目逐项记分考核,每个项目满分为100分,对责任单位按总得分多少进行考核。每个重点建设项目按以下3项内容分别计分,评分标准为:
  1.投资任务(80分)
  完成重点项目建设目标责任书规定的年度投资任务得80分;未全部完成的,根据实际完成投资额按比例计分;超额完成投资任务按比例加分,最多加20分。
  2.建设环境(15分)
  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得2分,对重点项目协调督导有方,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实际问题得3分。能够认真落实市政府研究决定的有关事项,责任到人,限期办结的,得5分。能够及时制止“三乱”行为,严厉打击各类阻挠施工的不法行为,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工程正常施工的得5分。凡发生因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涉农关系等问题影响项目按期开工和正常建设的,每影响工期10天扣1分。
  3.信息月报(5分)
  能够按时完成重点项目建设月报的得5分;每缺报一次扣1分,迟报一次扣0.5分,直至5分扣完为止。
  为进一步加大县区重点建设项目工作力度,增强其多上项目、上大项目的积极性,临颍县、舞阳县、源汇区、郾城区、召陵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年度重点建设项目除按以上办法考核外,另增设以下激励条款:
  1.市外招商引资项目除按正常项目考评外,每增加1个加5分,投资额每完成1000万元加1分。
  2.对属地管理的重点建设项目,对责任单位只考核建设环境和信息月报两项。
  (二)对建设单位的考评。
  年终对建设单位所承担的重点建设项目按以下3项内容分别计分(满分100分),评分标准为:
  1.投资任务(80分)
  完成重点项目建设年度投资任务得80分;未全部完成的,根据实际完成投资额按比例计分;超额完成投资任务按比例加分,最多加20分。
  2.建设管理(15分)
  组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班子,责任到人,得4分;对重点项目建设组织得力,能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得5分;精心编制工程网络计划,调度有序,严格质量管理,控制概算投资有方,财务管理清楚,得6分。
  3.信息月报(5分)
  按时完成重点项目建设信息月报得5分;每缺报一次扣1分,迟报一次扣0.5分,直至5分扣完。
  (三)对市政府管理服务职能部门的考评。
  根据“漯河市重点建设项目绿卡”记录,年终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有关部门在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行政审批、协调服务、优化环境、宣传报道等方面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考评。
  三、目标管理责任制奖项的评选方法
  对先进单位的奖励,依据年终考评得分情况,市大项目办商市目标办提出初步意见,经市发改委党组研究审定后,报主管市长批准。
  四、奖惩
  (一)重点项目管理先进单位,授予“漯河市重点项目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二)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授予“漯河市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三)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先进单位,授予“漯河市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四)对年终考评得分后2名的责任单位、建设单位和在重点项目建设中因工作不力影响项目建设的政府管理服务职能部门,予以通报批评。
  五、重点项目责任单位、建设单位的考评奖惩及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先进单位每年进行一次。年终由市政府目标办、市大项目办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进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