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卫生部关于印发《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行政许可管理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07:58:02  浏览:972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卫生部关于印发《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行政许可管理规定》的通知

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印发《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行政许可管理规定》的通知

卫监督发〔2011〕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为贯彻《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范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行政许可工作,我部组织制定了《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行政许可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执行中的有关问题及时反馈我部。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四日



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行政许可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的安全性评估和许可工作,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是指用于食品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的新材料、新原料或新添加剂,具体包括:

(一)尚未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卫生部公告允许使用的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及其添加剂;

(二)扩大使用范围或者使用量的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及其添加剂;

(三)尚未列入食品用消毒剂、洗涤剂原料名单的新原料;

(四)食品生产经营用工具、设备中直接接触食品的新材料、新添加剂。

第三条 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 用途明确,具有技术必要性;

(二) 在正常合理使用情况下不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三) 不造成食品成分、结构或色香味等性质的改变;

(四) 在达到预期效果时尽可能降低使用量。

第四条 卫生部负责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许可工作,制订安全性评估技术规范,并指定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作为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技术审评机构(以下简称审评机构),负责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的申报受理、组织安全性评估、技术审核和报批等工作。

第五条 申请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许可的单位或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向审评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表;

(二)理化特性;

(三)技术必要性、用途及使用条件;

(四)生产工艺;

(五)质量规格要求、检验方法及检验报告;

(六)毒理学安全性评估资料;

(七)迁移量和/或残留量、估计膳食暴露量及其评估方法;

(八)国内外允许使用情况的资料或证明文件;

(九)其他有助于评估的资料。

申请食品用消毒剂、洗涤剂新原料的,可以免于提交第七项资料。

申请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工具、设备用新添加剂的,还应当提交使用范围、使用量等资料。

申请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工具、设备用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的,应当提交第一项、第三项、第六项、第七项及使用范围、使用量等资料。

第六条 申请首次进口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的,除提交第五条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出口国(地区)相关部门或者机构出具的允许该产品在本国(地区)生产或者销售的证明材料;

(二)生产企业所在国(地区)有关机构或者组织出具的对生产企业审查或者认证的证明材料;

(三)受委托申请人应当提交委托申报的委托书;

(四)中文译文应当有中国公证机关的公证。

第七条 申请人应当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反映真实情况,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承担法律后果。

第八条 申请人应当在其提交的资料中注明不涉及商业秘密,可以向社会公开的内容。

第九条 审评机构应当在受理后60日内组织医学、食品、化工、材料等方面的专家,对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的安全性进行技术评审,并作出技术评审结论。对技术评审过程中需要补充资料的,审评机构应当及时书面一次性告知申请人,申请人应当按照要求及时补充有关资料。

根据技术评审需要,审评机构可以要求申请人现场解答有关技术问题,申请人应当予以配合。必要时,可以组织专家对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研制及生产现场进行核实、评价。

需要对相关资料和检验结果进行验证试验的,审评机构应当将检验项目、检验批次、检验方法等要求告知申请人。验证试验应当在取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机构进行。对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的,应当首先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

第十条 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行政许可的具体程序按照《行政许可法》、《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审评机构应当在评审过程中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技术评审结论,卫生部对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准予许可并予以公告。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许可并书面说明理由。符合卫生部公告要求的食品相关产品(包括进口食品相关产品),不需再次申请许可。

第十二条 卫生部根据食品相关产品安全性评估结果,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的有关规定制订公布相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后,原公告自动废止。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卫生部应当及时组织专家对已批准的食品相关产品进行重新评估:

(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性产生质疑的;

(二)有证据表明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性可能存在问题的。

经重新评价认为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卫生部可以公告撤销已批准的食品相关产品品种或者修订其使用范围和用量。

第十四条 使用《可用于食品的消毒剂原料(成份)名单》中所列原料生产消毒剂的,应当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及卫生部有关规定。

第十五条 审评机构对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审批资料实行档案管理,建立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审批数据库,并按照有关规定提供检索和咨询服务。

第十六条 本规定由卫生部负责解释,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贵州省船舶港务费征收管理办法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贵州省船舶港务费征收管理办法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为加强对船舶的安全监督管理,维护水上交通秩序,保障水上交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八条之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适用于在我省内河通航水域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排筏、设施以及船舶、排筏、设施的所有人和经营人。
三、下列船舶免征船舶港务费:
(一)航道工程、消防、救生、港航监督、环保监测航标、民间义渡船(艇)。
(二)专门从事捕鱼作业的渔船。
(三)免于船舶登记的军事、公安、武警、体育运动船(艇)。
(四)避难或遇难船舶。
本条(一)至(三)项规定的船舶如进行营运,则应交纳船舶港务费。
四、船舶港务费计征分类:
(一)客船、客货船、客驳、囤船按总吨计征。
(二)货船(包括机动货驳)、驳船、车辆渡船、人力(帆)船及其它有载重吨的船舶,按载重吨计征,无载重吨的船舶,按总吨计征。
(三)拖轮按千瓦总数计征。
五、船舶港务费征收标准:
(一)我省船舶全月在省境内营运的,按船舶总吨(或载重、千瓦)总数,每总吨每月0.70元计征,每载重吨每月按0.80元计征,每千瓦每月按0.95元计征。
(二)出省船舶和外省船舶在我省营运的,按航次计征,每进口或出口一次,每总吨(或载重吨千瓦)以0.25元计征。
(三)旅游船、游览船按每总吨每月1.00元计征。
(四)拖运或浮运竹、木排筏,由始发港或第一港埠的港航监督机关,按每立方米0.10元计征。
六、船舶港务费的征收方法:
(一)凡在我省港航监督机关登记发证的船舶,按月缴纳船舶港务费的,向船籍港的港航监督机关缴纳,按航次征收的,应向签证的港航监督机关缴纳。
(二)外省进入我省航行和停泊的船舶,须向我省港航监督机关办理船舶进出港口签证的,应向签证机关按航次缴纳船舶港务费。
(三)旅游船、游览船的船舶港务费,向辖区内的港航监督机关缴纳,是按月缴纳还是按航次缴纳,由所在地港航监督机关决定。
(四)竹、木排应由托运方按航次向签证的港航监督机关缴纳船舶港务费。
(五)按月计征船舶港务费的船舶,因检修、停封或其它原因需报停时应先经船籍港港航监督机关同意,办理报停手续并缴回船舶证书,报停期间可免征船舶港务费。
(六)凡全月航行省外的船舶,应先报告船籍港港航监督机关,原则上在本省交纳船舶港务费,在外省已缴纳船舶港务费的,省内不再征收船舶港务费。
七、船舶港务费的解缴:
(一)按月缴纳船舶港务费的单位和个人,应于每月十日前将上月船舶港务费解缴到船籍港港航监督机关,各港航监督机关在收到船舶港务费时,应向缴纳单位和个人开具套印有“贵州省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章”的“贵州省船舶港务费征收票据”和“贵州省船舶港务费缴讫证”。船舶
港务费征收票据、缴讫证,由省交通厅统一印制,船舶所有人和经营人应将缴讫证妥善保管,随船备查。
(二)船舶港务费征收的主管部门是省交通厅,具体征收单位是各级港航监督机关,各地不得擅自变动各项费率。船舶港务费由省交通厅实行统收统拨,年度用款计划和年终决算须报省财政厅审批。征收的船舶港务费主要用于购置、添置加强水上安全措施的设备,弥补水上交通安全经
费的不足。各级港航监督机关所征收的船舶港务费应及时存入在当地银行开设的船舶港务费专户,不得动支。各县(市)港航监督站应于每月十五日前将上月船舶港务费全数解缴各地(州、市)港航监督所,各地(州、市)港航监督所应在每月二十五日前统缴到省内河航运管理局港航监督
处专户储存。
(三)船舶港务费是由各级港航监督机关负责征收的国家规费,其它单位和部门不得征收,应缴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拖欠、漏缴船舶港务费,否则港航监督机关可按国家规定扣证、扣船,不予签证放行。拖欠一天课以应缴金额5%的滞纳金。凡因漏缴、伪造、转借、涂改
票据者,除追收应缴款外,可酌情处以三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者,由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八、本办法自一九八九年十月一日起执行。
九、本办法由省交通厅负责解释。



1989年10月9日

财政部关于加强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加强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近年来,我部陆续接到一些企业和有关部门来电来函,反映一些地方出台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专项用费、专项资金,下同),在征收、使用和管理上不尽规范,资金挪用问题比较突出,企业负担较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
摊派等问题的决定》(中发〔1997〕14号)精神,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强这部分资金的使用管理,经请示国务院同意,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凡根据1992年《国务院批转国家建材局等部门关于加快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意见的通知》(国发〔1992〕66号)的精神,征收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切实加强对此项基金的管理。财政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
定》(国发〔1996〕29号)的规定,将其收入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支出由财政部门根据批准的使用计划拨付。每年年初,地方墙体材料革新主管部门要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年度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使用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按计划拨付资金。年终,地方墙体
材料革新主管部门应根据财务隶属关系,编制该项基金收支决算报表,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二、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管理制度,加强对该项基金的管理,并监督资金按规定用途使用,不得挪作他用。
三、本通知下发后,已征收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地区,其征收标准过高的,要坚决降低下来;省以下出台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一律取消;未出台或已取消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地区,如需开征或恢复征收,必须报请国务院审批。否则,一律不得开征或恢复征收。



1999年6月17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